Nlp 11 动态规划与编辑距离

装饰器

  • 可以在不改变函数内部代码的情况下,增加一些其他的功能

  • 贪心得到的不一定是最优的,可能是局部最优,不是递归,每次都选取最优的,但是不能保证是全局最优的

image-20200417203343238

  • 情况1: 删除,当两个字符串相差一个时,就删除其中一个,编辑距离为1
  • 情况2: 插入,插入一个字符,默认编辑距离为1
  • 情况3: 替换,替换时,默认编辑距离为2,可以使用

Momentum优化

基于动量

image-20200418222331741

不同梯度下降

批量梯度下降

批量梯度下降法(Batch Gradient Descent,简称BGD)是梯度下降法最原始的形式,它的具体思路是在更新每一参数时都使用所有的样本来进行更新,也就是方程(1)中的m表示样本的所有个数。

优点:全局最优解;易于并行实现;

缺点:当样本数目很多时,训练过程会很慢。

随机梯度下降

随机梯度下降法:它的具体思路是在更新每一参数时都使用一个样本来进行更新,也就是方程(1)中的m等于1。每一次跟新参数都用一个样本,更新很多次。如果样本量很大的情况(例如几十万),那么可能只用其中几万条或者几千条的样本,就已经将theta迭代到最优解了,对比上面的批量梯度下降,迭代一次需要用到十几万训练样本,一次迭代不可能最优,如果迭代10次的话就需要遍历训练样本10次,这种跟新方式计算复杂度太高。

但是,SGD伴随的一个问题是噪音较BGD要多,使得SGD并不是每次迭代都向着整体最优化方向。

优点:训练速度快;

缺点:准确度下降,并不是全局最优;不易于并行实现。

从迭代的次数上来看,SGD迭代的次数较多,在解空间的搜索过程看起来很盲目。

小批量梯度下降法

小批量梯度下降法(Mini-batch Gradient Descent,简称MBGD):它的具体思路是在更新每一参数时都使用一部分样本来进行更新,也就是方程(1)中的m的值大于1小于所有样本的数量。为了克服上面两种方法的缺点,又同时兼顾两种方法的有点。

三种方法使用的情况:

如果样本量比较小,采用批量梯度下降算法。如果样本太大,或者在线算法,使用随机梯度下降算法。在实际的一般情况下,采用小批量梯度下降算法。

  • 以上内容可以在花书中看到

image-20200418232639743

打赏一个呗

取消

感谢您的支持,我会继续努力的!

扫码支持
扫码支持
扫码打赏,你说多少就多少

打开支付宝扫一扫,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